7月17日8时至22日6时, 新乡市出现大面积暴雨, 最大连续降雨量907毫米。 持续强降雨导致新乡共管河河站河、渭河蓟县站水位超警戒水位, 共有7座中型水库泛滥。 新乡遭遇气象记录以来最强降雨。 “卫辉洪水泛滥, 大片农田被淹没, 洪水已经进村, 村民们正在向高速公路移动。” 7月22日, 大河日报记者接到线索, 北京洪水袭击新乡港澳高速公路卫惠段,

大片农田被淹没, 部分村民正在搬迁。 为什么高速公路旁边会发生洪水? 大河日报记者注意到, 7月22日上午, 新乡市召开防汛应急新闻发布会。 会上, 新乡市气象局局长沉安喜汇报, 新乡刚刚经历的降水过程是全市洪涝灾害的结果。 有记录以来最强的极端降水过程。 据介绍, 7月17日8时至22日6时, 新乡市发生大暴雨, 最大降水量907毫米。 全市175个车站中, 700毫米以上的车站有14个。 最大一小时降雨强度为149.9毫米, 最大两小时降雨强度为267.4毫米。 持续强降雨导致共运运河河河站河、渭河蓟县站水位超警戒水位, 全市共有7座中型水库泛滥。 暴雨影响惠县市、卫惠市、长垣市、霍家县、元阳县、封丘县58个乡镇。 截至21日22时30分, 已有超过47万人受灾。 高速公路两侧的洪水肆无忌惮地流淌。 随后,

大河日报记者驱车赶往现场。 当他们到达京港澳高速公路新乡段时, 遇到了大雨。 透过车窗, 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两边的田地已经积水, 低洼地区已经被淹没。 . 记者一行抵达京港澳高速卫惠段时,

雨量逐渐减少, 但高速公路两侧的积水更大。 在这条高速公路的应急车道上, 河南省公安厅高速交警总队三支队民警和豫高速安新分局路政人员设置安全锥, 提醒过往车辆缴费。 注意安全。
        记者注意到, 高速公路两侧洪水自西向东涌来, 水流湍急, 黄浊混浊, 淹没大片农田。 高速公路旁的一个村庄被洪水淹没了道路, 村民们正在向高速公路转移。 路牌显示, 该村名为黄庄, 属于新乡市卫辉敦房店乡。 获救的村民告诉大河日报记者, 北向和西向的洪水已经涌入村子和屋内, 已达齐腰深, 村民们迅速自救并搬家。 由于村子西侧是京港澳高速, 地势较高, 村民们都涉水到高速路边。 该路段属于河南省公安厅高速交警总队第三支队管辖。 得到卫辉应急办的帮助后, 高速交警和路政人员在高速应急车道上设置了安全锥, 确保安全。 同时, 他们在高速护坡处与村民见面。 获救村民走上高速公路后, 一辆公共汽车过来接他们, 并将他们转移到安全区域。
        冰柜成了村民们的“浮舟”。 由于洪水越来越多, 村内通往高速公路的道路被淹没, 水位逐渐加深, 难以步行通过。 该村也开始使用叉车接送村民。 村民们坐在桶里, 从村里捡起来, 运到高速护坡。 随着水位上涨, 叉车也难以通过。 无奈之下, 一些村民将冰柜当成“浮舟”, 接载老人和孩子。 然而, 由于水流湍急, 效率低下, 人们不断呼救, 说家里有老人和孩子。 负责应对的高速交警三支队副队长耿志超和民警赵利民在听到求救声后下水前往村里营救被困村民。 我们的记者也去了那里。 从高速公路到黄庄, 原本是一条宽阔的水泥路。 洪水已经淹没, 高速公路交警和记者在村民的引导下涉水前行。 刚开始的时候, 水深到膝盖, 还没走多远, 水就长不过我的腰了。 村民告诉大河日报记者, 这条路是全村最高的地方。 村里积水最深的地方已经超过两米, 有的房屋整个一楼完全浸没在水中。 在村民家中, 身高近1.8米的记者胸前被水淹没。 村民有一个10岁的孩子和一个60多岁的老人。 紧急情况下,

高速交警直接让孩子骑在脖子上, 一边拿着木棍探路一边往外走。 骑在警察脖子上的孩子双手紧紧抓住警服。 走出家门后, 大河日报记者发现, 刚抱起孩子没几分钟, 洪水就涨了不少, 刚刚冲到胸口的洪水已经到了脖子。 洪水从村北流出, 道路呈东西走向。 在水中行走非常困难。 必须逆流返回, 防止被冲走。 就这样, 民警一步步把孩子带到了安全的地方。 一起前去救援的村民说, 村里有两名老人和两名儿童被困在家中。 两名民警闻讯后, 又跟着村民们回到了村里。 两名警察背着一个孩子走了出来, 村民们负责接待两名老人。 在民警营救被困儿童的同时, 五名村民齐心协力营救一名92岁老人。 因为老人年纪太大, 为了不被淋湿, 五位村民将老人高高举起,

顺利到达高速公路。 民警脱下制服, 跳入水中救出被困老人。 “你能救我的邻居吗, 他还在水里。” 46岁的村民郭海勇看到大河日报记者在现场采访, 一脸悲伤地恳求, “我还没回去救他。” 郭海勇说, 他家住在村子的南边, 北路很难逆流而上, 只好尽量从家里游到最近的高速公路。 大河日报记者注意到, 郭海勇浑身湿透, 双眼通红。 他的家在村南, 距离上述上车点1公里。 这是他自救的最佳选择。 此时, 洪水已经淹没了整个村庄, 平均水深超过2米。 一大早洪水来临时, 大部分村民已经搬走了。 在郭海勇的引导下, 大河日报记者看到, 他家的大门被洪水淹没了一半, 门口还躺着人。 “他是我的邻居, 70多岁了, 快想办法救他!” 郭海勇差点求情。没有及时离开。
        大河日报记者迅速将此事转达给了高速交警和路政人员。 “这还是商量的事, 性命攸关, 快救人!” 省公安厅高速交警总队第三支队政委李洪斌说。 会游泳的人去拿绳索和救生衣, 并照顾好它们。” 看完水情, 李洪斌带头脱下警服, 吩咐道:“水很急, 不能穿衣服下水, 会增加负担。” 就这样, 在高速路边, 民警裴六生、赵利民、张道杰、崔连奎、段新华和维修工王树民脱下制服,

穿上救生衣, 跳水救援。 他们依次。 惊心动魄的救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大河日报记者注意到, 老人被困的地方恰好是水流湍急的地方, 洪水从高速涵洞流出, 老人位于下游。 幸亏李洪斌是游泳高手, 业余时间经常参与水上救援, 经验丰富。 6名队员顺利找到了他麾下的老者。 逆流而上, 对于没有参与水上救援的民警来说, 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还要带回老人和他的行李桶。 为老人穿好救生衣后, 民警将老人带了回来。
        刚游了不到一半, 水就湍急, 救援人员被困在途中。 李洪斌大喊, 要求救援人员放下绳索, 将救援人员拉上来。 但是该站点缺少足够长的绳索。 就在这时, 过往货车的司机拿出捆绑货物的电缆, 接待员将绳子牢牢捆住, 扔进了水里。 老者已经七十多岁了, 在水里泡了许久, 体力已经耗尽。 李洪斌只好一手拖着老人, 一手拖着绳子, 艰难地游到岸边。 杂物堆处, 水面形成了漩涡, 老者几乎被冲走了。 这时, 响应岸边的人员齐心协力将老人抬起, 最终被安全救出。 获救的七人也安全返回。 “谢谢你救了我的命, 谢谢!” 获救的老人李继先忍不住道谢。 他今年72岁, 一个人住在家里。 当他被疏散时, 水太大了。 铁门躺在上面, 在水里泡了半个小时。 落地后, 李继先没有衣服穿。
        他的衣服在行李桶里, 还在水里。 李洪斌得知后再次下水, 同时将警服外套披在老人身上。 最终,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救援, 老人获救, 所有救援人员安全返回。 他们穿上制服, 投入下一次救援。 参与救援的人员包括警察、道路管理人员、司机和村民。 他们都是普通的非专业救援人员。 用他们的爱和力量, 他们团结起来战胜洪水。 他们赢得了在场人士的一致好评。 (